2024/2/6 14:36:36 阅读()
说到诺兰,不得不提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旦贴上“专业”的标签,那一定是曲高和寡的。即大众所喜欢的,必定是专业所抨击的。
这点从诺兰身上可以佐证,进入IMDB TOP50的5部影片中,除了《黑暗骑士》的84分以外,其余4部都未高于80,而Metascore评分高达94的《敦刻尔克》,IMDB评分“仅为”7.9分。
这和某些传奇影片的地位有点像,例如《2001:太空漫游》,例如《罗生门》,都是影史不可逾越的高峰,但似乎不是所有观众都对其“感冒”。影片如此,影人亦如此。
(IMDB中对诺兰的介绍“以其脑洞大开而著名”)
抛开争议与质疑,让我们通过10部电影来看看克里斯托弗·诺兰迄今为止的岁月吧。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诺兰导演的“早年经历”:
1970年7月30日,诺兰出生在伦敦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广告文案工作者,母亲是一名空姐。由于母亲职业的缘故,小诺兰会经常在英国和美国两地跑,所以口音偏英式,但有时说话会突然转成美式英。
1977年,年仅7岁的小诺兰就开始使用父亲的超8摄像机拍摄自己的玩具兵人,这也是诺兰最早的“电影创作”。
(影响了众多世界知名导演的一代神器——Super8相机)
1989年,诺兰的超现实主义短片《塔兰台拉》(Tarantella)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创办的独立电影、Video展—ImageUnion上放映。
1992年,诺兰同学从黑利伯瑞学院毕业了,之后进入伦敦大学学院(UCL)学习英国文学,在UCL期间,诺兰与他的朋友们创立了“16mm”社团,而他的电影之梦也在这里开始发芽。
1996年,诺兰的另一部短片《盗窃罪》(Larceny)的剑桥电影节上放映。
1997年,诺兰最知名的短片《蚁蛉》(Doodlebug)上映了,诺兰此时27岁。
(《蚁蛉》海报)
虽然只有3分钟,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无限嵌套也彰显了诺兰的脑洞,这也应了诺兰对于自己的评价:“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
同年,诺兰终于找到了他的灵魂伴侣:艾玛·托马斯。两人自大学相恋,于1997年完婚并育有四个孩子(Flora、Rory、Oliver、Magnus)。在诺兰拍摄的10部电影长片中艾玛都作为制片人为丈夫保驾护航。
好了,早年经历回顾到这。1998年,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一个重头戏——《追随》。
(《追随》(1998))
《追随》拍摄于1996年,由诺兰和他“16mm”社团的朋友们独立制作完成,成本仅仅为6000美元。作为诺兰真正意义上的荧幕处女作,这部电影在旧金山电影节上引起的关注也给诺兰带来巨大的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诺兰“16mm”的朋友们都已毕业,此时已经是职场人士了。所以他们只有每个星期六才能挤出15分钟聚在一起拍摄,也因此整整花了1年时间才拍摄完这部电影。此外,影片男主杰里米·西奥伯德也是诺兰此前拍摄的短片《蚁岭》《盗窃罪》中的男主角,可以说是“青年诺兰御用”了。
除了诺兰的朋友们贡献的表演以外,这部影片剩下的可能就是诺兰的才华了。这位英国绅士在他的处女作中就彰显了非凡的叙事能力,而恰好是那几刀关键的剪辑让影片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
现在来看,这部影片对于诺兰也是意义非凡:
黑白风格揭示了日后诺兰对于胶片的执着以及cg特效的厌恶,精妙的剪辑和悬念的营造满是希区·柯克的味道,独特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甚至还有着“Cobb”(盗梦空间男主名字)以及蝙蝠侠LOGO这种“穿越式”致敬。而最为直接的,还是倒叙基础上时间碎片的黏贴组合为《记忆碎片》埋下雏形。
如果说《追随》有了诺兰风格的雏形,那《记忆碎片》则形成了鲜明的诺兰风格:非线性、悬念、破碎剪辑、死老婆。
因为《追随》的大获成功,诺兰也得到了好莱坞的青睐。《记忆碎片》由曾经出演《洛城机密》的盖·皮尔斯出任主角,还有《黑客帝国》的女主凯·安·莫斯加入。当然《记忆碎片》成功的关键所在,还是乔纳森·诺兰出色的剧本和克里斯托弗·诺兰天马行空的剪辑。作为诺兰兄弟的第一次合作,《记忆碎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剧本和最佳剪辑两项提名,让这对兄弟成功赢的好莱坞的关注。
(乔纳森·诺兰(左)与克里斯托弗·诺兰(右))
“当记忆破碎之后,你该怎样面对生活?”
作为知名电影,没看过这部电影你甚至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诺兰影迷。导演将整部电影剪成45段,用黑色画面闪回过去,彩色画面代表现在,相互交叉闪回,最终还原整个故事。看完不只是烧掉脑细胞,还要接受那残酷的真相。
有了《追随》跟《记忆碎片》的成功,诺兰终于拿下了第一部商业大片——《失眠症》(或译《白夜追凶》),虽然它显得有些不温不火。
作为诺兰的第一部商业片,《失眠症》67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还算不错。但这部片子却成了影迷口中的“诺兰最差影片”,即使豆瓣分数仍然有7.4分。还是那个有趣的现象:该片Metascore评分为78分,
高于《星际穿越》《盗梦空间》《致命魔术》等影迷心中的神片。
其实影片评分低迷的原因不难理解,因为这是“最不诺兰的诺兰电影”。影片采用单向叙事而非诺兰惯用的非线性叙事,并且这是诺兰唯一一部没有参与编辑的电影,导致剧情略显沉闷。但诺兰的招牌剪辑、悬念的嵌套设计没有丢,加上两大影帝阿尔·帕西诺和罗宾·威廉姆斯的精彩演绎,以及诺兰在影片中对于人性的深刻探讨,
使得这部影片被评论界盛赞为“翻拍欧洲电影的美国片中少有的成功之作”。
虽然影片被影迷低估,但好莱坞并没有认错人。诺兰在《失眠症》中对于人性探讨的尝试,于《蝙蝠侠》三部曲中得到全面升华。于是我们看到了《蝙蝠侠:侠影之谜》中布鲁斯·韦恩到BATMAN的成长过程。
(《蝙蝠侠:侠影之谜》(2005))
由于《蝙蝠侠与罗宾》的惨败,华纳跟DC决定暂时尘封蝙蝠侠这个IP。而诺兰联手《刀锋战士》系列的编剧大卫·S·高耶跟华纳主动请缨,希望能重启《蝙蝠侠》系列。压力不可谓不重,毕竟有李安《绿巨人》的前车之鉴,漫改电影拍的再有人文深度也不一定能迎合原著粉丝。
所幸,重压之下,诺兰将个人艺术表达与好莱坞商业相结合,从此开启了商业片封神之路。
《蝙蝠侠:侠影之谜》在全球席卷3.52亿美元票房,并且在漫画界和评论界收获如潮好评。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正义战胜邪恶式”的英雄神话,而是深入探讨了正义、复仇与私人执法之间的辩证关系,厚重的现实色彩为这个系列的下一个高潮奠定了基础。
在诺兰独特的视角下,诺兰带给了我们一个困惑、迷失、年轻的布鲁斯·韦恩,蝙蝠侠的起源可以说是众人皆知,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诺兰成功让观众与韦恩一同成长、感同身受。从一个迷茫的布鲁斯·韦恩化身为坚定勇敢的蝙蝠侠,《侠影之谜》获得了不俗的评价,属于诺兰的时代也开始了。《侠影之谜》获得巨大反响后,诺兰并没有马上开拍续集,而是转向一部更加风格化的《致命魔术》。
(《致命魔术》(2006))
对于这样一部过渡性作品,诺兰是这么说的:“没有太强的野心,也没想有多高的票房,只是想完成一个非常喜欢的题材”。
作为诺兰的第五部长片,此时的他在剪辑、叙事、人物塑造上都已趋于成熟了。《致命魔术》可以说是回归诺兰的老本行,通过悬念的营造、精妙的非线性结构、独特的破碎剪辑来完成整个叙事,让观众大呼过瘾。
细细来看,影片中几乎每一句台词都是双关,每一句台词都在暗示观众下一步的剧情。影片以复仇为主题,可最后似乎讲了一个有关艺术与牺牲的故事。除了是魔术电影的巅峰之外,隐藏在剧情之下,这部电影还揭示了爱迪生与特斯拉之间有关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斗争。但这部电影最大的彩蛋其实是:金刚狼、蝙蝠侠与黑寡妇的爱恨情仇。
在“过渡性作品”之后,诺兰憋得大招终于放了:《蝙蝠侠:黑暗骑士》。
《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
关于这部电影其实无需说太多,如果说之前诺兰算是有了一定名气,那这部电影便是封神之作。
商业与艺术相结合的巅峰之作是怎样的?这便是了。作为无数人心中最好的超级英雄电影,《黑暗骑士》之前,几乎所有的超级英雄电影都是爆米花式的伟光正,而在这之后,超级英雄都会加上黑暗的元素。
布鲁斯·韦恩在《侠影之谜》中不再迷茫,成为坚强勇敢的蝙蝠侠。而在《黑暗骑士》中,经过宿敌小丑的“调教”,化身复杂人性的矛盾体Dark Knight,在黑夜中默默守护者哥谭市的正义。
好了,这是诺兰的部分,剩下的是希斯·莱杰的。即使这部电影有着克里斯蒂安·贝尔、加里·奥德曼、摩根·弗里曼、迈克尔·凯恩,但都敌不过“不疯魔,不成活”的小丑。
(希斯·莱杰版小丑)
他如烟花般绚烂,绽放又复归沉寂。第一部票房过10亿美元的超级英雄电影,这是诺兰交出的商业答卷。但还有一个小故事:《黑暗骑士》曾经拉下了《教父》霸占十余年的IMDB头名“宝座”成功登顶,之后两大影迷群体互相刷低分,也让《肖申克的救赎》成功上位。诺兰的封神之旅还没有结束,接下来,便是那部同样划时代的《盗梦空间》。
(《盗梦空间》(2010))
诺兰在国内收割大量粉丝的时候,应该是从这部片子开始算。
俗话说的好,卡神负责革新电影技术,诺神负责革新电影结构。
《盗梦空间》再次向我们深刻阐释了一个道理:即使没有复杂的情感和人性的探讨,只要有一个好故事,能讲好一个故事并吸引观众看下去,这部片子就是成功的。关于阵容其实无需多谈,小李子、艾伦·佩吉、汤姆哈迪、渡边谦,集齐了英美日大大小小的腕儿,加上成功的剧本、前无古人的脑洞和汉斯季默的BGM,打造了这部现象级神作。
诺兰对这部电影的定义是“一部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科幻动作片”,他用钢筋水泥浇筑成迷宫般的梦境,在无数次颠覆了观众的时间观念后企图进一步颠覆观众的空间观念,探寻电影对人脑运作表现力的极致。
结果来看,他成功了。即使我们脑袋仍是一团浆糊,即使我们知道他在“故弄玄虚”,我们也愿意跪着给这部影片打上5星。《盗梦空间》的风暴刚刚消散,蝙蝠侠三部曲也迎来的自己的尾声——《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2012))
与这部影片对打《复仇者联盟》砍下的火爆票房同样知名的,可能是发生在美国丹佛市首映礼上的惨剧:一位精神病患者自称“小丑”,对群众进行恶性枪击,造成12人丧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诺兰的《黑暗骑士》给影迷的印象之深刻。
《黑暗骑士崛起》可能没办法超越《黑暗骑士》,但仍然是诺兰的一次全新尝试。他把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占领华尔街运动等
现实元素融入蝙蝠侠与贝恩的对抗中,又是一部“人文巨制”。
(汤姆·哈迪 饰 贝恩)
小丑珠玉在前,即使汤老师很努力,也无法超越希斯·莱杰,而节奏的略显拖沓也让这部影片无法和《黑暗骑士》相媲美。但是蝙蝠侠三部曲不应该割裂来看,作为系列作品,从《侠影之谜》的“恐惧”,到《黑暗骑士》的“牺牲”主题之后,诺兰再次用一脉相承却又完全相反的元素带给了我们“终极的震撼”。
布鲁斯·韦恩终究是退役了,诺兰用这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也是圆了自己小时候的超级英雄梦吧。
诺兰也为DC指定了接班人扎克·施耐德。虽然也有《守望者》这样的“黑暗骑士第二”兜底,但由于过于暗黑的风格使得BVS和正义联盟被骂的狗血淋头……
感谢诺兰,用个人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极致平衡,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坐超级英雄电影的高峰。结束了一部史诗,但诺兰的现象级表演还在继续。这一次他将目光望向太空,向自己的偶像库布里克致敬,拍摄了又一部太空史诗《星际穿越》。
《星际穿越》(2014)
6年3部现象级作品,诺兰早已是好莱坞最响亮的一张商业名片。这里再来赘述几句好了。
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迈克尔·凯恩、马特·达蒙、卡西·阿弗莱克……星光熠熠的演员阵容加上汉斯·季默大神的配乐加成,以及物理大牛基普·索恩的保驾护航,决定了这部影片的下限。
影片跟《流浪地球》部分设定类似,同样的地球毁灭,同样的拯救地球Or保存人类文明精华,《星际穿越》给出了宇宙的终极答案:爱。诺兰强大的叙事技巧、有关五维空间未来文明的探讨以及诺兰以前影片中都不曾有过的温暖感动,都给这部电影打上了神作的标签。
在拍摄了超级英雄、烧脑叙事、太空史诗三种类型的神作后,诺兰想着:我是不是该拿个小金人了?于是就有了《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2017)
诺兰不愧是世界上最能将商业与艺术平衡的导演,连为了拿小金人而拍的片都要拍的这么清新脱俗。本片与其说是战争片,不如说是悬疑片。熟悉的交叉叙事、熟悉的剪辑,还是满满的“诺兰风格”。
这次,诺兰不再讲究复杂的叙事,因为压根就没有故事。简单来看,影片完全就是在炫技、追求极简的艺术,而且玩的花活普通观众还看不懂,所以才出现了Metascore94分、IMDB只有8分的“惨状”。你说诺兰不想拿小金人了吗?有可能。
但一片好评的《血战钢锯岭》不也输给了《爱乐之城》和《月光男孩》嘛。本来由于《三块广告牌》导演马丁·麦克唐纳的出局,诺兰有望跟陀螺竞争一下小金人的。但是《水形物语》那是什么片啊,LGBT、女权、黑人、跨物质恋爱等等,简直就是为“政治正确”量身定做的。加上好莱坞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一般不分家的默认规矩,所以诺兰只能带着《敦刻尔克》惜败陀螺……
所以,小金人什么的,不用太强求,诺神已经是好莱坞最耀眼的那颗明珠了。再不济也能混个终生成就奖。而且说不定,就在下一部呢?
Please contact your website service provider as soon as possible to renew the city station group VIP service! thank you.